无论是企业或是个人,遵守法律规范是应尽的义务,对个人来说还算简单,但对企业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,企业面临的法规层面的挑战,会因为业务属性的不同而有其複杂性与难度,例如:环境、劳动安全、劳工权益、税务与公司治理等。
因此对企业而言,识别法律规范的适用性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,而在 ISO国际标准中,无论 ISO 14001、OHSAS 18001 ( ISO 45001 )、ISO 22000、EICC、SA8000 等,皆要求企业必须识别相关法律,并纳入管理系统考量,且维持信息更新。
而法规识别说来简单,但国家的法律千万条,若无有效率且系统化的方式可供查询追踪,导致企业往往在进行法规识别与修订追踪时,耗费可观的时间与人力,且完善程度不尽理想。
法规鑑别 与 ISO标准
领导力顾问群从执行 ISO辅导经验中发现,部分企业尚未导入 ISO 管理系统时,对于定期检核法规并无实质上之作法,通常为被动行为,如主管机关来文或现场勘查、利害关係人(如顾客或附近居民)诉求时,才会检讨并提出相对应之作法。但这样的管理模式是否合宜?
以 ISO 14001 : 2015 中“规划”章节条文6.1.3 为例:
6.1.3 守规义务(Compliance obligations)
组织应:
a) 决定及取得与环境考量面相关的守规义务;
b) 决定这些守规义务如何应用于组织;
c) 当建立、实施、维持和持续改善环境管理系统时,将这些守规义务纳入考量。
组织应维持其守规义务的文件化资讯。
备注: 守规义务可能导致组织的风险和机会。
“守规义务”是管理系统要求之重要管制点,从条文要求来看可分为三步骤:
STEP 1. 企业必须先鑑别出相关的法律规范
STEP 2. 决定如何应对与应用
STEP 3. 将这些法律规范纳入管理系统的考量,并检视公司内部所有运作是否符合以上鑑别出之法律规范。
有趣的是,在条文备注中也提醒了企业“守规义务”可能为企业带来风险或是机会,因此企业将定期检核法规由被动转换为积极态势,是未来的趋势。
以经济部于2017/3/9更新发布的“禁用卤素灯泡及白炽灯泡现场检查程序作业要点”为例,若适用于企业组织,需考量现场是否已经“盘点”卤素灯使用现况呢?如果仍有大量卤素灯之使用是否于限期可以完成“改善”?改善的“经费来源”及执行更换的方式该如何进行?
甚至进一步考量此项规定为企业是否带来风险(可能需要停业更换)?或是带来新的机会(节省用电成本)?
如何有效率地鑑别环安卫法规?
根据经验,以往企业内部在执行法规鑑别作业,主要会遇到三大难题,导致管理成效不彰:
人工蒐集法规资料,完整度与即时性不足;
鑑别作业耗时费力,人员配合意愿低;
后续资料因维护与整併不易,资料正确性大打折扣,加剧触法风险。
要更有效地进行管理并掌握守规风险,需要有效率且自动化管理工具,并满足以下条件:
以正确的形式协助企业收集、管理、共享法规与鑑别内容;
因应新法规出现或现有法规异动自动提醒;
系统运作流程能不断演化,符合ISO验证流程或法令要求变更;
向企业的决策者展示法规守规状态;
让管理单位或是关键客户能快速检视守规状况与过往纪录。
在台湾,也有一些法规鑑别管理工具,例如威煦软体所推出的法规云(Legal)系统,就是一个完整并成熟的解决方案软体,法规云具有三大效益:
1.完整且自动更新的法规资料库
透过软体(以下简称法规云)独创的法规收集演算法,在系统中提供了企业营运所需的各类法规资料库,涵盖范围包含劳动部、环保署、消防署与全国法规资料库等,更可视客户需求扩充地方或国外的法规资料。并且可以在法规异动时主动通知,推播建议关心的重要法规,有效提升法规识别涵盖率与即时性,降低触法风险。
2.符合 ISO管理架构并支援跨厂区管理的鑑别流程
法规云运作流程是参照 ISO高阶管理架构设计,能在一套系统中同时管理多项验证所需的法规鑑别作业,在不需大幅改变既有使用习惯情况下无缝接轨,让安环单位对于法规的解读有效传达给执行单位,并支援跨厂多人同时进行逐条鑑别,产出各项稽核常用报表,执行一次作业即可因应各类要求。是企业取得或是维繫各项验证不可或缺的强大工具。
3.各类统计、分析与绩效呈现的视觉化报表
法规云更独家设立了多种视觉化报表,将以往繁杂难懂的数据转化为明确的管理绩效,例如法规鑑别涵盖率、执行进度一览表、不符合事项改善状态,可进一步统管跨厂法规鑑别状态的守规性评估表等,让高阶主管能够容易了解管理现况,符合新版ISO架构中的领导统御要求,并有效提供管理成效。
法规云 – 三大核心技术
实务上,已有近百间企业导入法规云且实际获得管理效益。
企业可透过法规云检核相关法令规范后,规划具体作法,定期进行法规及利害相关者诉求之鑑别评估,即时发现问题及修正,同时透过ISO管理架构进行分工合作,最后由最高管理阶层审视并提供改善方针。
法规即时更新是企业管理环安时,风险降低之要素中最关键的一环,法规云不仅能贴近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,更能兼顾单位使用者、管理人员与高阶主管的需求,依据管理系统精神不断优化,持续并稳健的降低营运风险。
想了解更多,欢迎来参加我们联合主办的研讨会